配资炒股入门 追梦者 | 廖志略:从“新农人”到全国人大代表,他的化橘红梦如何照进现实?

发布日期:2025-04-23 21:11    点击次数:200

配资炒股入门 追梦者 | 廖志略:从“新农人”到全国人大代表,他的化橘红梦如何照进现实?

18岁配资炒股入门,是青春梦想启航的年纪

当时你的梦想是什么?

18岁时,廖志略的梦想朴实而又宏大——

将家乡的化橘红推向全国

廖志略与外公

谁也不曾想到

这个少年的梦想

在日后成为

推动家乡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配资炒股入门

从2015年大学毕业返乡成为“新农人”,到成立化州市培林橘红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共同发展化橘红产业,再到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为广大农民发声,并将化橘红推向全国各地,廖志略十年磨一剑,用坚持和努力,让梦想照进现实。如今,化橘红已不再局限于化州一隅,受到全国各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喜爱。

带领村民共同发展化橘红产业

面对取得的斐然成绩,廖志略总是谦逊地说是“运气好”。然而,更多人评价他:敢想敢干、勤奋刻苦、为人谦卑、学习能力强,他的成功并非偶然。

近日,茂名晚报记者走进化州市平定镇,深入探寻廖志略发展化橘红事业的艰辛历程,以及他对这个行业的深刻洞察。

返乡创业:

初心如磐,逐梦化橘红产业

1993年出生的廖志略,自幼跟随外公在山间地头劳作,学习化橘红传统炮制手艺。那时,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化橘红。但十多年前,因农村劳动力外流、销售难等问题,化橘红的种植面积不断缩小。廖志略看到这一现象十分痛心,高考填报志愿时,他选择了对口专业,期望日后能为家乡化橘红产业发展出一份力。在大学期间,他一边刻苦学习文化课程,一边积极参与各类校内外实践活动积累经验。2015年大学一毕业,他满怀热忱地回到家乡,开启了化橘红创业之旅。

廖志略跟随外公学习手艺

返乡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返乡前2年,廖志略将精力主要用于种苗培育。传统的化橘红种植技术,在产量、耐寒性、耐涝性及抗病性等方面存在局限,难以满足现代产业发展需求。为改善这一状况,他积极依托高校和农科院,邀请专家不定期指导,努力学习现代科技知识,探索品种改良和种植管理的新方法,不断提高种苗质量。同时,他还通过参加政府部门举办的培训班、与同行交流、网购专业书籍等方式提升自己,不错过任何学习机会,还笑言参加免费培训是在“薅羊毛”。

2017年,廖志略以外公的名字成立了化州市培林橘红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合作社,既是响应国家政策,也是他深思熟虑后的选择,深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单打独斗难以立足,唯有整合资源,搭建起农户、政府与市场间的桥梁,才能让化橘红产业蓬勃发展。然而,成立合作社的第一件事,就遇到了大难题,因合作社至少需 5名农村户口社员,但大家对刚毕业的他心存疑虑,认为他只是一时兴起,并非真心做事,对合作社的前景也持怀疑态度。最终,他从亲友处寻找突破口,反复诚恳劝说,才凑齐人员共同成立合作社。

合作社种植基地

合作社成立后,难题依旧不断,质疑声此起彼伏。廖志略没有多做辩解,而是用行动说话。他东拼西凑筹集了30万元启动资金,在鲜果收购高峰期,坚持现金收购周边农户的化橘红鲜果。他说:“当场现金收购,对我们来说压力非常大,但是能赢得果农的信任。”随着收购的鲜果越来越多,大家看到了他的决心,合作社的收购点也从周边村庄,拓展到如今化州的所有化橘红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区。此外,为了给农户吃下“定心丸”,合作社与许多农户签订了保底收购协议,让农户们放心种植化橘红。

化橘红青果

今年春节后,“做年例齐种树”活动在茂名各地火热展开,廖志略也带领合作社积极参与。近几年,合作社通过各类植树活动,累计捐赠2万多株化橘红树苗。特别是针对留守老人和困难群众,合作社为其种下几棵化橘红树,每棵树产果后收入可观,让留守老人及困难群众增加收入。今年四五月份,将有一批树可以投产。

创新发展:

突破瓶颈,引领产业升级

2017年后,廖志略将精力主要放在市场推广中,他认识到传统加工方式效率低下,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于是,他与机械厂家合作,研发出化橘红压果机和七爪开皮机,提升产能的同时,还使产品更加标准化。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乡村就业也被带动起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农村,留守的妇女、老人也能在闲暇时有一份收入。廖志略介绍,目前合作社的“合作”社员有近300户,近年来带动户均增收超6万元。合作社旺季用工需求量大,去年用工300多人,今年计划加大原材料储备,预计招聘人数会再增加。

化橘红加工

谢久耀是廖志略的初中同学,之前一直在深圳工作,2022年年底,经过廖志略的多次邀请,终于下定决心回到家乡,目前在合作社成了廖志略的“好帮手”。他说:“现在工作之余还能照顾到家人,回家乡工作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在他眼中,廖志略是一个勤奋刻苦、敢想敢干的人,他也将廖志略视为自己的榜样。和谢久耀一样,在廖志略的带动下回到家乡的还有许多年轻人,他们凭借各自的专长,共同推动家乡化橘红产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乡村就业被带动起来

对家乡及化橘红的热爱,和对化橘红产业前景的信心,让廖志略将化橘红当作是自己一生的事业,而非只是一门逐利的生意。自2017年成立合作社以来,他为解决农户销果难的问题,一边销售一边储存。这期间,合作社因大量收购化橘红,到2021年时债务达到近500万元。但廖志略没有退缩,他凭借顽强的毅力坚持了下来,也正是这份坚持,为后续销售量的大幅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人们对健康养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化橘红的药用价值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2021年6月,廖志略的妻子林艳花,随手为廖志略和外公拍摄了一段在老厂房制作化橘红的视频,视频发布后意外收获了大量点赞和留言。这让廖志略看到了短视频和直播带货的潜力。此后,他积极投身电商领域,通过不断摸索,最终通过电商等多种渠道,将化橘红销售至全国各地。

廖志略与妻子积极投身电商领域

在合作社发展进程中,廖志略不断探索创新,构建起“合作社+公司+产业协会+村委会+农户”的五位闭环经营模式。合作社负责种植加工和研发,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公司负责品牌营销和市场销售;产业协会负责品牌认证与品质监管,为产业发展指明方向;村委会高效对接农户、收集农户需求。这种模式充分发挥各方优势,进一步促进化橘红产业的蓬勃发展。

履职尽责:

心系产业,为化橘红发声代言

2023年,廖志略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作为农业代表,他将关注点聚焦在化橘红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相关议题上,积极为农户和行业发声。

廖志略在全国两会上为化橘红发声

廖志略连续两年在全国两会上为化橘红纳入“药食同源”建言。从收集大量数据,到以全国视角论证化橘红“药食同源”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还要回应各方对产品质量和市场管理的担忧。他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系统学习相关知识,深入分析产业现状,与各方交流探讨。2024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公告,将化橘红纳入“药食同源”物质目录。这一突破为化橘红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市场空间得到极大拓展。但廖志略表示,这是五级政府部门联动,及35万从业者共同努力的成果。

廖志略为化橘红纳入“药食同源”建言

今年春节后,廖志略又开始为今年全国两会要提交的建议忙碌着,广泛收集各方意见。据了解,他计划在今年两会上提出两项重要建议。一是加快推进化橘红非遗文化进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化橘红作为中华民族乃至全球的文化瑰宝,若获得国家级非遗认定,将有助于提升其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国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二是支持加快深圳至南宁高速公路实施的建议。深南高速是北部湾城市群连接粤港澳大湾区的陆路大通道,建成后对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湾经济区、海南自贸港四大国家战略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另外,化州是珠江西岸唯一的全国一类革命老区,但目前发展相对滞后,深南高速建成后,将有效促进茂名经济社会建设,并推进化州革命老区的振兴发展。

行业洞察:

把握趋势,迎接机遇挑战

在廖志略看来,化橘红产业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化橘红产业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与支持,“药食同源”的发布,更是为产业发展打开了新的空间,产品多元化和销售渠道多元化成为可能。此外,随着人们养生意识的提升,对化橘红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市场潜力不断扩大。

廖志略与外公通过短视频展示炮制技艺

廖志略坦言,目前化橘红产业发展也存在一些瓶颈。一方面,尽管产业规模较大,但缺乏具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尚未出现一个家喻户晓的化橘红品牌,这极大限制了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的拓展。另一方面,产业基础薄弱问题突出,种植环节管理粗放,导致产量较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行业标准和溯源体系不完善,假冒伪劣产品时有出现,严重损害了产业声誉。此外,在化橘红营销、品牌策划、电商运营等领域,专业人才稀缺,也制约着产业的创新发展与市场竞争力提升。

针对这些挑战,廖志略认为,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提升品牌影响力;加强种植技术研发和推广,提高化橘红产量和产品质量;加快建立行业标准和溯源体系,保障产品品质;积极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廖志略向栏目主持人介绍化橘红产品(温松媚 摄)

2023年以来,廖志略成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和化橘红产业协会会长。为传承化橘红文化,他通过短视频展示炮制技艺,从2021年至今,发布短视频累计观看量超过5亿次。他深知,一个产业的发展单靠个人是行不通的。“百花齐放才是春,化橘红产业发展需要有更多年轻人参与。”自担任化橘红产业协会会长后,他充分利用这个平台整合资源和信息,引导更多年轻人返乡,并积极帮助大家解决各类发展问题。

未来展望:

砥砺前行,续写化橘红新篇

过去十年,廖志略带领团队将化橘红推广至全国。2025年起,他又定下了未来十年开拓全球市场的目标。

为实现这一宏伟愿景,廖志略有着清晰且全面的规划。在产业发展上,他将加大在一二三产的研发投入,利用科技力量赋能好产业,持续强化市场推广,同时大力提升种苗培育和种植管理水平。在加工环节,将借助“药食同源”的东风,继续弘扬好化橘红非遗文化,计划在年内也陆续推出一系列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进一步丰富产品种类。三产方面,着重发展文旅产业,通过“认养一棵化橘红”“有喜事封一坛化橘红”等活动,推动文旅融合。

廖志略为乡亲们送化橘红树苗

尽管对化橘红产业满怀信心,但廖志略也表示,如今合作社确实遇到了发展瓶颈。他说:“前期靠着冲劲和创新的想法,一切都还顺利,可到了现阶段,企业经营和市场开发需要更专业的团队,这恰恰是我的短板。”他表示,接下来将不断学习进修,提升自己在企业管理方面的能力。

大力提升种苗培育和种植管理水平

“过去这几年,他一直都太忙了!虽然我对他的工作一直都很支持,发展化橘红产业是我们共同的梦想,但有时我也会担心他太累了。”说起廖志略,林艳花满眼幸福和心疼。廖志略则表示,妻子对自己事业的发展帮助极大,不仅承担了大量的家庭责任,还在生产加工及公司运营管理等方面给予他很大帮助。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军功章也有她的一半”。廖志略还说,希望接下来能招揽到更多志同道合和专业的人共同创业,一起把品牌做好,把化橘红产业做强做大,帮助家乡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让乡亲们幼有所养、老有所依。

廖志略

“返乡创业这些年,我过得忙碌又充实,如今30多岁,正是拼搏的年纪。”在培林橘红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展厅入口处,一套形似世界地图的化橘红七爪皮灯具格外醒目。面对下一个十年的目标,廖志略目光坚定,已然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