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初年,国家的刑罚体制相对宽厚,以期实现对民众的宽容和遏制暴力的目的。虽然唐太宗李世民通过弑兄和逼父上台,展现了他统治的血腥和无情,但在对待囚犯的刑讯问题上,却显得格外谨慎。他颁布了许多反映仁政的法令,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将古代五刑中的绞刑改为流放,并规定在任何州县处决死囚前,必须经过三次复核,以确保程序公正,避免冤屈十大配资网站,显示出他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和对法律的尊重。
然而,随着武则天掌握政权,情况发生了质的变化。她为了清除异己势力,推行了一系列严苛的刑罚政策,完全颠覆了唐朝最初的宽容风格。武则天任用酷吏来俊臣和周兴等人,疯狂扩展刑狱制度。《资治通鉴》有云:“太后自徐敬业之反,疑天下人多图己,……知宗室大臣怨望,心不服,欲大诛杀以威之。”这段文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气候,武则天充满了不安和恐惧,因此希望通过极端的手段来建立对权力的控制。
展开剩余67%来俊臣和其他酷吏果然没有辜负武则天的期望,他们不仅沿袭了历史上对囚犯的肉体折磨,还发展出许多新型的酷刑。这些刑具往往起着充满诗意的名字,这种矛盾的命名进一步反映了统治者的残忍和冷酷。例如,第一种名为“玉女登梯”的酷刑,起初由唐朝监察御史李全交创作,后经来俊臣改良,成为武则天统治时期的一项常用酷刑。“玉女”这个名字听起来似乎是针对女性的,实际上并不局限于此。施刑时,犯人需戴上40斤重的木枷,然后双腿绑缚在一根高木杆上,行刑者向后拉拽木枷,令犯人的腰部向后弯曲,整个身体的重量压在腰部,极度考验人类所能承受的生理极限。可以说,“玉女”一词从中隐含了腰部的痛苦。
另一种刑罚“凤凰晒翅”,其名字虽悦耳,但实际执行却极其残忍。根据《朝野佥载》的描述,施刑者将囚犯的手脚分别绑在上下两个木架上,随后旋转木架,造成囚犯的腰部和脊椎的剧烈扭曲,令其痛不欲生。而“驴驹拔撅”则与“玉女登梯”类似,刑罚时将木枷引向犯人的后腰,同样测试其腰部的承受能力,只是方向改为向前拉扯。
“仙人献果”这一酷刑同样由监察御史李全交发明,后来被来俊臣加以推崇。实施时,囚犯需跪地,戴上沉重的枷锁,随后在枷锁上叠加砖块,失去支撑的囚犯只能依靠双手和脖子承受全部重量,痛苦无比。而“犊子悬车”是将木枷绑在大树的半腰,令囚犯悬空,所有的重量压在下颚骨上,极其痛苦,令人毛骨悚然。“悬梁坠石”则是将囚犯倒悬,再在其头发上绑上石头,想象那种悬挂的感觉便令人心惊。至于“请君入瓮”,这一酷刑源自春秋时期的烹刑,周兴被告发时,来俊臣便提及用瓮将人囚禁,空洞的言辞中透显着对生命的轻蔑。
此外,还有诸如“猕猴钻火”、“上麦索”、“下阑单”等各种酷刑,但由于历史记载的缺失,具体实施过程已无从得知。面对这些惊悚的刑讯手段,许多犯人往往当场吓得瘫倒,只求速死。据史书记载,武则天时代,来俊臣所冤杀的官员数量多达数万人,令人对这段历史倍感寒心。
发布于:天津市